心肌病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心脏病的治疗,中医当仁不让让中医来关心 [复制链接]

1#

让中医来关心我们的心脏

专家口述:对心脏病的治疗,中医当仁不让

“现代医学上说,心肌损害是不可逆转的。但我认为,中医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的办法恢复动脉的弹性。”这就意味着他们不用锯肋骨、开胸,装支架、装起搏器,可以用中药试着来调理。

但很多西医根本不相信,就有人马上打电话给我,他一开始不肯透露身份,只说是来咨询的,在交谈中,我发现他对一些医学术语运用非常娴熟精确,我就问:“你是医生吗?”他最后承认,“是的,我是个主任医生。”

我就说:“人是天生的,中草药是天然的。天生跟天然配在一起,才是原配。搞个人造的东西装在你身上,搞个人造的东西给你吃,肯定不是最好的搭档,人跟自然的中草药,那肯定是最佳搭档。虽然也不能说个病人吃了我的中药个病人都能好,因为一样药用在两个人身上,体质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的。但有些病,西医做不到的,中医能做到,反过来也一样。所以中西医结合,这才是对人类最大的贡献。”

的确是这样,我并不是一味排斥西医。病人到我这里来,他原来用的许多西药,我会叫他慢慢停,用了中药的代替疗法再停。中西医各有优缺点,为病人着想,凡是适合西医处理的,我都会劝导他接受西医治疗;而适合中医治疗、不适合西医处理时的心脏病,中医同样当仁不让。

中医治的是人

世界上,除了西方医学药学之外,能有自己独立完整的医学药学体系的,恐怕只有中国的中医学和中药学了。中国人对中医还有偏见,中国人不相信自己民族的智慧,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。很多人拿西医的思路观点来比照中医,得出不科学的结论,这怎么能比呢?中西医是不同层次上的两种科学,不好比的。

中医在治病时,常用的方子包括张仲景《伤寒论》的方子、《金匮要略》的方子,学中医的都知道,是两千年以前的方子。为什么两千年以前的方子到现在还有效呢?西医可能会说,你那中药熬完了什么细菌病毒都杀不死。但中医的奥妙就在这儿,它在杯子里谁都杀不死,但喝进去它就可以治好这个病。为什么?因为它用的是药性的偏性来纠正人体的偏性,改善了人体的内环境,让你被破坏的环境得到修复,让致病因子在这儿赖以生存的条件被破坏掉。这样看待中医,我们就看到中医的科学性了。

也正因为如此,所以我们几千年来用的中药现在依然有效。

《黄帝内经》里头,把脏腑比喻成11个当官的,不同的官就有不同的任务,其中心的级别最高,“心主神明”,心是人身上的最高统帅,等于皇帝。“主明则下安”,“主”要是不明呢,连带着脏腑都会出问题。

比如心脏和肝脏,也是有连带关系的。肝脏,是一个藏血、解毒的器官,就像自来水厂,把钱塘江的水引进来,再在净水池里消毒净化。肝脏在不停地把心脏里打出来的血收进来,消毒净化后再送出去。心功能当然会直接影响肝脏功能。

以前我父亲还经常讲:“心肺要同治。”心脏不好,肺也会连带不好。打个比方,隔壁头着火了,连带的那一家也烧焦了,你救火时,当然是两家都要救。你看我现在治心脏病,我就是和肺一起治的。心肺是相护的。肺好了,能够吸收到更多的氧气,提供给心脏。我一般先调心脏,再心肺一起调的。

还有,有些心衰的病人,他吃饭胃口也不好,我就会同时调理心脏和胃肠道功能。胃口不好,也是心衰造成的,这是并发症啊。为啥心功能不好会拉肚子,肠胃也是要心脏来供血的,心脏供血供不到位,肠胃功能肯定要衰退的。

如果是西医的话,你换个科室,你看肠胃科去。中医就不这么想了。

关心心脏,可对照这些细节

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心脏不好的人,在他的脸上,五官、皮肤上也会有表现的。人是整体,内外当然息息相关,一棵树根部生了病,叶子也黄了,一样道理。

比如你牙齿灰暗,可能是抽烟抽坏的,也可能是心脏不好。因为牙龈也需要供血,心脏供血不好,牙齿营养就跟不上,就会灰暗。

再说我一个朋友,年轻时脸上一点斑都没有,突然之间脸上有一块一块的黑斑,到美容院里去弄,弄不掉。后来心脏不好了,就吃中药斑退下去了。她脸上的这个斑,就是心脏不好的表征。因为脸上的颜色取决于血液中氧的含量的多少,氧含量高脸色显得红润,反之则暗。当心功能差时,心肌的弹性也差了,打出去的血不能及时回收,缺氧的血滞留在脸上,日积月累脸上就越来越暗。四肢血液的回流也差,就会引起脚麻、手麻,发冷。

说到这里我强调一下,如果你年轻的时候就有雀斑,跟遗传有关系,不要紧,你去美容院好了。但如果你35岁、40岁以后突然四肢发冷,脸上斑点多了,那就跟心脏及其他脏腑器官有关系,就要到医生那里去看一下。

45岁之后,人的心脏就走下坡路了。我们的心脏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跳动,眼睛有闭上的辰光,心脏却不能停的。心脏是我们人体中最疲劳、最辛苦、对我们人类贡献最大的一个脏器,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关心它啊。

中医治心脏病,绝对不是慢郎中

一般人的意识中,都承认中医治病很好,就是效果太慢,治慢性病还行,治急性病就不如西医——这绝对是对中医的误解。

中医急诊,其实是中医的重要内涵,也是中医疗效的体现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